目前,市場上一些五花八門的簡易甲醛自測產品正在熱銷,但這些產品的準確度到底有幾何?卻令不少消費者心里打起了鼓。同時,國家規范的缺乏,讓甲醛的檢測再一次陷入尷尬。要想做到一勞永逸,自測裝修污染不如防“根源”。
目前,市場上一些五花八門的簡易甲醛自測產品正在熱銷,但這些產品的準確度到底有幾何?卻令不少消費者心里打起了鼓。同時,國家規范的缺乏,讓甲醛的檢測再一次陷入尷尬。要想做到一勞永逸,自測裝修污染不如防“根源”。
自測甲醛有局限性
如今,在一些網店和實體店內,各種各樣的甲醛自測產品正銷售火熱。如甲醛檢測儀、試紙、自測盒等,它們價格很便宜,多為十幾到二十塊錢不等。這些產品的原理基本上也大同小異,主要是通過樣品檢測出的結果,來與比色卡進行對比,從而判斷室內的甲醛含量。盡管數據并非準確,但由于檢測過程快速省錢,還是獲得了很多消費者的追捧。
市民喬女士就是其中一個,她在裝修時,全部選用了市面上比較認可的環保家具、衣柜、地板和墻漆。但裝修完后的檢測結果卻告訴她,家里的甲醛含量比0.1毫克/立方米的安全標準高出了3倍。于是,被這個結果嚇到的她,決定過一個月后再次進行檢測。
那么,這樣的數據是否可靠呢?對此,陜西省消費者協會副秘書長魏和平認為,“這樣的自我檢測肯定有局限性。拋去檢測產品的準確度不說,檢測時的環境也有可能造成結果產生誤差。如沒有關好門窗,或者房間溫度有所變化,甲醛的釋放量會有所不同。甲醛檢測應該如何操作,原則上來說是要有一套規范的。但是到目前為止,國家并沒有出臺相應的標準,因此也就導致市場上的言論眾說紛紜。”
從材料源頭進行防范
裝修污染檢測缺乏規范標準,市場上流行的治理方法也五花八門。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提高,不少廠家推出了一系列清除甲醛的產品,包括活性炭、涂料、空氣凈化器等。同時,植物擺放也被奉為治理污染的黃金原則。另外,市場上正在活躍的一些私人甲醛檢測和治理機構,也多多少少吸引了消費者的注意。這些機構的檢測項目一般包括化學性、物理性、生物性和放射性污染,并依照污染的嚴重程度,收取治理費用。
近日,氣溫的逐漸升高,意味著家庭裝修設計的污染進入了“高發期”。業主們與其對檢測結果和治理方式心存迷惑,不如嚴把材料關,從根源上進行防范。在購買時,聞氣味、觀品牌、查看環保標準缺一不可,采用符合國家標準的環保材料。目前市場上也有一些商家,推出了麥秸稈地板、超市木地板等環保材料,但仍需消費者火眼金睛進行辨別,以防被偽材料迷了眼睛。